媒体关注
  • 【荔枝新闻】科学繁星闪耀江苏 永远的“光”:光被四表 蔚为国用
    提起李四光,无人不知。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不过要提到他和南京的关系,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其实,他是爱彩彩票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的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学者严谨治学,勇攀高峰。
      鎮ㄤ娇鐢ㄧ殑娴忚鍣ㄤ笉鏀寔鎴栨病鏈夊惎鐢╦avascript, 璇峰惎鐢╦avascript鍚庡啀璁块棶!
      [video:科学繁星闪耀江苏 永远的“光”:光被四表 蔚为国用_荔枝网视频]
      
    2023-06-19
  • 【常山新闻网】挖掘地质资源牵手中国第一枚金钉子丨8所“硬核”院校教学实习基地落户常山
    本报讯(记者 占振宇 周志亮)走近“金钉子”,触摸自然史。6月3日上午,来自爱彩彩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衢州学院8所院校的专家、学者们齐聚常山,集众智合众力,为常山地质公园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本报讯(记者 占振宇 周志亮)走近“金钉子”,触摸自然史。6月3日上午,来自爱彩彩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衢州学院8所院校的专家、学者们齐聚常山,集众智合众力,为常山地质公园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
      当日,常山·金钉子教学实习基地启动仪式暨地质遗迹保育工程建设研讨会举行。爱彩彩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衢州学院8所院校的负责人与常山签订常山地质公园教学实习基地协议,随后,8所院校同时为常山进行电子授牌。爱彩彩票汇报了常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育方案,参会嘉宾们就常山金钉子剖面、西阳山剖面保育方案进行了研讨交流,畅谈保护、传承、发展常山地质资源的新思路、新路径。
      此次常山地质公园建立学生教学实习基地,标志着常山金钉子传承与发展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据悉,共有110名来自各大院校的学生来基地实习,今后,校地双方将本着互利合作、相互支持的原则,通过高校院所专业力量帮助我县破解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促进我县在地质保护和科普方面稳步发展。
      “黄泥塘金钉子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个研究场所,它的开发对于我们的地质学、地理学专业同学的学习非常重要。让同学从周边的地址遗迹来认识我们浙江,对于我们的研学而言,这种乡土教育也很有意义。相信地质公园的建设,对于我们发掘它的科研、教育意义具有重大帮助。”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贾佳相告。
      “小岩层”蕴含了“大世界”。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还来到常山县第一中学开展了地质科普讲座。陈旭院士首先从自身经历谈起,生动地介绍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勉励同学们要放开视野、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回馈家乡,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讲座期间,陈旭院士还就学生们提出的地质学相关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和指导,让大家深受启发。
      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位于黄泥塘“金钉子”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国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实地考察了黄泥塘“金钉子”剖面,感受常山金钉子地质遗迹带来的独特魅力。
      “在看到博物馆里边的介绍之后,对历史时期上的生命相关知识有很好的补充,对我们学生之后的工作也有非常好的帮助。”爱彩彩票学生刘炳材介绍。
    2023-06-06
  • 【新华网】民盟江苏省委会首家科普基地挂牌暨陨石捐赠仪式举行
    5月27日,民盟江苏省委会科普教育基地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博物馆正式揭牌,同时,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300余位大小朋友与来自星星的朋友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接触。
       5月27日,民盟江苏省委会科普教育基地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博物馆正式揭牌,同时,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300余位大小朋友与来自星星的朋友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接触。
       本次活动由民盟江苏省委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全国政协常委、民盟江苏省委会副主委、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徐春生,中科院南古所党委副书记张建成等出席活动,民盟江苏省委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民盟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主委殷宗军主持活动。
       金石宣读了《关于建立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金石说,这是民盟江苏省委会挂牌成立的首个科普教育基地,希望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以此为契机,发挥科技文化界别的特长优势,积极为社会做好事、做实事,积极支持和参与江苏民盟科普工作,为传播科普知识、传递科学精神、提高社会大众科学素养多作贡献。
       詹仁斌在致辞中介绍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近年来的工作业绩和研究亮点,回顾了古生物所党盟合作共事的悠久历史和携手奋进的新局面。詹仁斌希望在这个崭新的共建平台上能够举办更多的科普活动,广泛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金石、詹仁斌、徐春生、张建成共同为科普基地揭牌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介绍了本次捐赠给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四块陨石情况。这四块由不同捐赠人捐赠的陨石分属不同的类别,也将出现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陨石特展中。詹仁斌给每位捐赠者颁发了精美的捐赠证书,彰显了科普基地的社会价值。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蒋云为大家带来科普讲座《小陨石,大奥秘》,彻底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气氛。蒋云详细介绍了陨石的前世今生、不同分类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利与弊,鼓励孩子们亲手触摸陨石、积极参加互动,还将五块“来自星星的礼物——陨石标本”送给现场参加互动最活跃、最积极的小朋友,从触觉、视觉、听觉到心理满足感,全方位激发了孩子们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讲座结束了,孩子们还围绕着蒋云久久不愿离去,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问题,享受着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的独特科普体验。
       此次活动进行了线上直播,吸引了近115万人在线观看。(苏文)
    2023-06-01
  • 【新华社】全球连线|“国际青年中国行”·感受南京创新活力
    近日,2023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来到江苏南京。来自14个国家的国际青年参观爱彩彩票,了解中国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探索,感受南京的现代化创新活力。
      鎮ㄤ娇鐢ㄧ殑娴忚鍣ㄤ笉鏀寔鎴栨病鏈夊惎鐢╦avascript, 璇峰惎鐢╦avascript鍚庡啀璁块棶!
      [video:国际青年中国行”·感受南京创新活力]
      近日,2023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来到江苏南京。来自14个国家的国际青年参观爱彩彩票,了解中国在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探索,感受南京的现代化创新活力。
      爱彩彩票内,国际青年与研究人员交流互动。在化石材料扫描图的竞猜中,国际青年了解了利用显微CT技术开展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创新实践。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接受采访时表示,南京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次活动有助于让国际青年们感受到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现代化产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深入了解创新发展对于一个活力城市的重要意义。
      监制:王磊
      策划:尚军
      制片人:王璐
      记者:许亮 陈圣炜 朱筱 姜尚军
      编辑:李亦佳 邵向群
      译审:郑清斌
      新华社江苏分社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2023-06-01
  • 【科技日报】4.6亿年前的“海绵宝宝”重见天日
    4.6亿年前的“海绵宝宝”长什么样?软躯体生物化石为何特别珍稀?它们的发现对动物演化研究有哪些帮助?5月1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的成果论文为我们揭开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底“迷你世界”的奇妙景观,也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4.6亿年前的“海绵宝宝”长什么样?软躯体生物化石为何特别珍稀?它们的发现对动物演化研究有哪些帮助?5月1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的成果论文为我们揭开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底“迷你世界”的奇妙景观,也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爱彩彩票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找到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发现该生物群中的170多种生物,其中海绵动物最为丰富,约40种。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城堡滩生物群。
      保存软躯体生物的特异埋藏化石库
      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生物演化的重要的直接证据,特别是保存有软躯体的生物类群化石,为了解早期生物的形态和生态群落特征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此种生物类群被称为“特异埋藏化石库”。
      此次,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学家约瑟夫·鲍廷(Joseph P.Botting)、副研究员马俊业与研究员张元动等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部城堡滩采石场发现了“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化石库——城堡滩生物群。
      布尔吉斯不仅是个地名,更是特异性埋藏的代名词。1909年,在加拿大西南部的寒武纪中期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大量软躯体生物化石,“布尔吉斯页岩型”由此得名。这类岩层保存下的化石库,不仅可以保存动物骨骼,还能保存软体形态的组织、器官。对研究远古软躯体生物的科学家来说,“布尔吉斯页岩型”意味着更高的价值。但保存完好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通常限于寒武纪,而在年代更新的奥陶纪地层中鲜有发现。
      该团队通过对笔石生物地层的研究发现,城堡滩生物群所处的时代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距今约4.62亿年,处于奥陶纪中期,当时该地区位于阿瓦隆尼亚大陆板块,位于南半球温带地区。
      马俊业介绍,截至目前,已发现城堡滩生物群的170多种生物,涵盖海绵动物、刺细胞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星虫类、曳鳃动物、苔藓动物、环节动物、腕足动物等多个动物门类。其中,海绵动物最为丰富,约40种。其中一种海绵动物属于现代六射海绵的干支类群,已具有了现代海绵动物的一些原始特征。
      同时,这些化石中大多保存着软组织,如消化系统和神经组织如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等。该生物群最大的特征是动物体型普遍较小,大多数生物体长1—5毫米,可以说是海底的“迷你生物世界”,这也为研究早期动物小型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小不点”见证历史性生物演变
      奥陶纪因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增加,在科学界有“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之称。那个时代的生物,不再囿于近海,而是向更广阔的大洋进军。近岸浅海、远洋深海、水体表层、海洋底质都被种类丰富的生物占领,此后,海洋开始真正热闹起来。
      和早奥陶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相比,城堡滩生物群无论是在总体生物方面,还是在软躯体生物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在这个毫米级的“迷你生物世界”中,生物种类多达170余种,而且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食物链。在食物链顶端的是一种长相类似寒武纪欧巴宾海蝎的节肢动物,属于捕食型生物。而位于食物链底端的是各种海藻,它们是各种滤食性动物的“主菜”。食物链的中部则是海绵动物、腕足动物、笔石等生物。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城堡滩动物群不仅提供了海洋动物群由寒武纪生物群向古生代生物群演变的新视角,也揭示了海洋生态平衡系统从寒武纪捕食型主导向古生代滤食性动物主导类型转变的新阶段。
      何种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马俊业推测,寒武纪末—奥陶纪初期,海洋环境发生了变化,浮游生物大量出现,促进了滤食性动物的繁盛。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节肢动物中现代泛甲壳类生物的干支类群,进一步丰富了当时的生物多样性。
      但与以往发现的奥陶纪化石相比,城堡滩生物群明显体型更小。马俊业表示,这些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会出现的用以详细分类的具体特征,因此可以初步排除生物处于幼年阶段的可能性。同时,低氧环境导致生物体体型较小的观点也难以解释城堡滩生物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此,这个数亿年前海底的“迷你生物世界”,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3-05-19 第06版 前沿)
      
    2023-06-01
  • 【南京日报】这光,真亮!
    多年来,南京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基层一线,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担当作为、贡献力量。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今天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主题是“点亮精神火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多年来,南京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基层一线,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担当作为、贡献力量。
      在科普展馆,在攻关核心技术的实验室,在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今天,科技工作者们依然忙碌在他们的岗位上,用奋斗庆祝自己的节日。
      点燃科普明灯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5月27日,周末,南京科技馆,孩子们穿行在一个个科技展台,时不时发出好奇的惊叹。
      周末带孩子到科技展馆“打卡”,在孩子小小的心灵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是不少南京家长的习惯。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带来的一次次有趣的科普讲解。
      南师附中的学生们在市科技馆开展“科技律动”之“数字色彩”主题创新教育课。通讯员 周洋 杨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南京科技馆馆长张志强介绍,今年来科技馆游客量大增,截至上周,本年度客流量已突破40万人次,预计全年客流量可突破100万人次,达到开馆以来的最高峰。
      同样可能迎来开馆以来年度客流最高峰的,还有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孩子们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感受博物馆奇妙夜。馆方供图
      “估计全年可能达到三四十万人次。”南京古生物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永栋介绍,该博物馆依托爱彩彩票而建,是国内成立时间最早的古生物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之一。2021年1月,经过重新改造升级,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在这里,没有“简单粗暴”的学术成果照搬,有的是由专业研究人员担任的讲解员,带来的讲解通俗易懂又知识含量丰富;有的是按时令、热点举办的科普讲座,大咖级别的科学家面对面分享最新科研成果;还有趣味横生的直播、与恐龙“同眠”的博物馆奇妙夜、每月更新的大型主题科普活动……
      是科技工作者们在科普上倾注的心力,带来了客流量增长,更为大众点亮了心中的科普明灯。市科协数据显示,2022年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9.9%,居全省第一位。
      中小学生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参加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大家只有认识、了解这些科学知识,然后才能传承,再进一步创新。”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事务主管、副教授李立已经带着团队扎根博物馆数年,接待的中小学生研学队伍早已数不清。李立说,学习古代贾思勰、王祯、徐光启以及近代金善宝、万国鼎等农业科学家精神,她将继续坚守在科普教育服务的一线,激发学生学习农业历史文化兴趣,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农业文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播洒科技之光 服务高质量发展
      科技之光,还要洒向天空、照亮大地。
      在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严勇杰正带领团队开展新的科研攻关。严勇杰是我国空管业内知名专家,在流量与空域协同决策关键技术方面,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广域流量时隙最优调配、航班时刻优化等关键技术,成果支撑研制了国内民航第一套区域级、国家级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严勇杰获评第十四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称号。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机坪管制自动化系统。企业供图
      如今,他又开始了新项目。“正在做的机场信息化项目,知识产权全部是自主可控的,预计可大大提高机场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大家的出行也更加顺畅。目前已经在淮安机场开始试点了。”严勇杰介绍,项目将机场内从停机坪到跑道,再到飞行区之间的信息壁垒全部打通并和空管联动,工作人员在指挥中心一“屏”即可查看机场各区域情况及飞机节点状况。
      严勇杰将科技之光洒在天空上,将责任书写在建设民航强国上。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则选择结合专业,把科技之光洒向希望的田野。
      科技小院就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服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走进江苏湖熟梨科技小院,108亩的梨园中收集了全世界22种、1400多份梨种质资源,示范展示了当前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平棚架、Y字形及篱壁式等现代栽培模式。这里还诞生了全世界第一个梨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培育出新品种“宁酥蜜”及其他5个新品种;率先研制出“梨树液体授粉”新技术,该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可以将授粉效率提升90多倍。在南京,类似的科技小院有两家,分别是江宁水稻科技小院、高淳虾蟹共作科技小院。
      江苏湖熟梨科技小院。图片来源:江宁发布
      “小院大门常打开,我们在院里做实验的时候,经常有农户来上门‘求诊’。”江苏省科技小院调研座谈会近日在南京召开。一位研究生在分享环节说道,在教授的带领下,他们直接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看着一株株幼苗长成,最后转变为农户的笑脸,这令他倍感自豪。
      据统计,2018—2022年,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从403亿元增加到857亿元。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8年的64.6%提高到2021年的67.6%,高于同期全省1.5个百分点。在南京,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南京高质量发展。
      接力精神火炬 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取一份岩石样品,一部分研磨成粉末,再作进一步化学处理,放进仪器中测定岩石年龄;另取一部分,借助仪器分析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自2022年年初回国,成为一名副研究员后,杨传工作日常就是和岩石、实验室打交道。
      5月29日,杨传这样向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介绍他的研究领域:面向地球这一宜居星球,依托丰富的地质记录,探索地球46亿年前形成和后期演化过程的奥秘。杨传表示,“掌握了这个奥秘,就可以深入认识地球系统和全球环境演变历史、规律,分析未来变化趋势,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杨传所在的爱彩彩票,是我国当前唯一一家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首任所长是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教授。
      2021年,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和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正式对外开放。2022年,爱彩彩票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暨南京古生物所所史馆被评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目前,南京地区共有5家单位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李四光先生办公旧址。
      “李四光教授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杨传坦言当初回国发展,除了看好个人专业领域在国内的发展和故乡感情外,也是想向李四光教授学习,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点亮精神火炬,以科学家精神照亮奋进新征程。在南京,一大批如杨传一般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自觉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继续释放光热,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有社会领域相关专家表示,赓续科学家精神,离不开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相关部门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才能更好地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弘扬优良传统,勇攀科学高峰。
      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南京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放权松绑”的人才科研特区,建立一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政策创新和科教资源集成,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截至目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最新评估中,南京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
      近五年来,南京共有8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22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9.9%,居全省第一位。
      
    2023-05-30
  • 【龙虎网】中科院驻宁五所建邺区科普共建活动启动
    龙虎网讯 (记者 陈佳月 实习生 赵彦琛)星辰浩瀚,科技无疆,青年当为之。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播撒科学种子,激发建邺区内中小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充分发挥中科院驻宁五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教资源优势,与区内中小学共建,5月29日,建邺区隆重举办中科院驻宁五所建邺区科普共建启动仪式,此项活动也是建邺区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点系列活动之一。
      龙虎网讯 (记者 陈佳月 实习生 赵彦琛)星辰浩瀚,科技无疆,青年当为之。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播撒科学种子,激发建邺区内中小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充分发挥中科院驻宁五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教资源优势,与区内中小学共建,5月29日,建邺区隆重举办中科院驻宁五所建邺区科普共建启动仪式,此项活动也是建邺区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点系列活动之一。
      爱彩彩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纪委书记陈江龙等6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的专家,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龚一钦,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级调研员许光明,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等7位省市科协、教育系统的领导,建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英,建邺区科技局局长、建邺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振国等建邺区相关领导,以及建邺区中小学分管校长和科技辅导员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在机器人、无人机表演的热烈氛围中拉开帷幕。“学校、科研院所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水平创新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推动科学普及的主力军,也是主阵地。”建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英致开幕辞,她表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开放的理念,积极与驻宁高校、科研院所接洽,灵活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合作,不断做大教育、科技、人才的“朋友圈”。借力中科院驻宁五所的科技资源优势,一定能够为壮大建邺区学校科技教育实力、拓展学生探索科学的视野、更好地构建五育并举的良好教育生态增光添彩。
      爱彩彩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建成代表中科院驻宁五所表示,今后将在专业上、人才上和科普平台阵地上给予学校大力支持,让更多同学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活动中学习和传承科学家精神。让追求真理、坚持不懈、敢于质疑、忠心报国成为同学们的日常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学生处主任夏成君代表学校方表示,此次共建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科技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期待在日后的合作当中,学校在专家资源课程建设、科技科普等方面获得更前沿的指引。
      这个时代不止有星辰,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值5· 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点亮精神火炬,致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锐意攻关;他们面向国家和人民需求,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能,建报国之功。”活动现场,学生代表向6名科技工作者送上鲜花,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此外,还为10所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和15名科技教育先进个人进行颁奖。 
      “3、2、1,”在启动开幕球的倒数声中,中科院驻宁五所建邺区科普共建启动仪式暨金中河西科技节开幕式进入尾声。
      在活动的最后,作为活动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收藏部主任贺一鸣为师生们带来了《飞上蓝天的恐龙》精彩讲座。
      “能近距离聆听贺一鸣博士的讲座,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深受启发。”“贺一鸣博士的讲座再次激起了我的科学兴趣,更加热爱科学了。”活动现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听完讲座令他们受益匪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建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英对在场青少年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保持敢于质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地探寻科学的奥秘,在科学的星辰大海里逐梦前行。”
      
    2023-05-30
  • 【科学网】珊瑚个体变小适应晚古生代大冰期陆源碎屑输入
    近期,爱彩彩票副研究员要乐等人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变化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
      近期,爱彩彩票副研究员要乐等人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变化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
      “当今陆源碎屑输入对海洋珊瑚礁造成了严重影响,常常伴随造礁珊瑚的死亡或形态变化。”要乐说,“地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但目前关于造礁珊瑚面对陆源碎屑输入如何响应的认识,还不清楚。”
      据了解,晚古生代大冰期是地球上自动植物繁盛以来唯一一个与现代大气CO2浓度相近的时期。因此,对晚古生代海洋生物—环境演化的研究可以为当今海洋生态系统演变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发生了显著的海西造山运动和陆地植物繁盛,它们共同导致了该时期陆地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和陆源碎屑和营养物质输入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冷和海平面降低。
      最新研究发现,在维宪晚期腕足类壳体氧同位素发生了一次显著正偏,进而表明该时期古海水温度明显降低,可能代表了晚古生代大冰期主幕的开始。另外,该时期海洋珊瑚礁系统也发生了崩溃并伴随底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对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形态大小的研究,可以为当今陆源输入影响下造礁珊瑚的演变趋势提供新认识。”要乐告诉《中国科学报》。
      要乐等人对我国贵州雅水、湖南马栏边、安徽王家村和内蒙古尖山子四条不同沉积相剖面谢尔普霍夫期全球广布的造礁珊瑚Aulina rotiformis和Lithostrotion decipiens的个体、大小、参数(单骸直径、横板带直径和隔壁数)进行了统计,并对造礁珊瑚和围岩进行了元素含量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在谢尔普霍夫期,空间上从华南板块的浅水开阔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碎屑岩过度相、到浅水碎屑岩相,造礁珊瑚个体逐渐变小,并伴随珊瑚围岩中硅、铝、磷元素含量的明显增加。
      要乐说:“在长尺度上,我们基于中国、西欧和北非地区密西西比亚纪中—晚期造礁珊瑚Lithostrotion decipiens和Siphonodendron pauciradiale的个体大小数据发现,造礁珊瑚个体在维宪晚期明显减小,这与晚古生代冰期主幕开始伴随的陆地风化作用增强和陆源碎屑输入增加相一致。”
      “我们的研究认为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与陆源碎屑和营养物质输入增加是控制造礁珊瑚表型可塑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它们可以通过个体变小来适应晚古生代大冰期伴随的古环境变化。”要乐总结分析道,“研究还发现具有较强表型可塑性的造礁珊瑚,即可以使个体变小的造礁珊瑚可能更加适应当今陆源碎屑输入、水体缺氧等环境变化。”
      造礁珊瑚化石 受访者供图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8/rspb.2023.0220
    2023-05-30
  • 【中新网】百余名地质古生物专家齐聚桂林 共促地学科普发展
    中新网桂林5月10日电(欧惠兰 蒋丰慧 韦欣李怡慧)5月10日至14日,第六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和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文旅产业和科技出版界的负责人,围绕推动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学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开展研讨和培训。
      5月10日,开幕式现场。 蒋丰慧 摄
      中新网桂林5月10日电(欧惠兰 蒋丰慧 韦欣李怡慧)5月10日至14日,第六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和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文旅产业和科技出版界的负责人,围绕推动地质古生物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学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开展研讨和培训。
      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王永栋在开幕式上说,桂林是地质古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早在90多年前,以李四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古生物学家就在桂林地区开展大量的科研考察工作;之后桂林地区的地质古生物研究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这次大会在桂林召开,将进一步发掘和宣传桂林在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学旅游等方面拥有的世界级自然遗产。
      5月10日,刘嘉麒院士做题为《火山作用关乎星球形成演变与人类生存》特邀报告。 欧惠兰 摄
      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致辞表示,随着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生物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发现和新成就;同时,在科学普及、博物馆展览展示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深受民众欢迎的包括地质古生物博物馆在内的地学产业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涌现的古生物新发现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更为推动中国古生物科普事业及地学产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理念。
      刘嘉麒表示,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地质古生物博物馆及地学产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管理等迫切需求,对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骨干及从业者进行专业培训十分必要,这对于造就一批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热心地质古生物事业的人才队伍具有现实意义,将有力推动地质古生物学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古生物化石保护事业及地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幕式上,颁发了2021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证书。来自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化石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博物馆、高校、文创企业领衔完成的一批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地质古生物科普成果入选。
      5月10日,到场嘉宾合影留念。 蒋丰慧 摄
      当天,中国古生物学会为天目地学博物空间(桂林)和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举行了“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据悉,为期3天的研讨会将从博物馆展陈设计、文创、出版、融媒体、地学旅游和研学等古生物科普领域的最新成果及建设性方案,有力促进地学科普的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参会专家还将赴广西桂林泥盆纪F/F界线剖面和桂林杨堤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界线剖面进行野外地质考察。
      据了解,本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和馆长专业培训班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政府、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爱彩彩票、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天目地学博物空间(桂林)联合主办。(完)
    2023-05-25
  • 【新华社】科学家揭示大灭绝中高温野火事件或为陆地生态系统崩溃重要原因
    记者从爱彩彩票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合作,揭示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时期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为了解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新华社南京5月23日电(记者朱筱)记者从爱彩彩票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合作,揭示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时期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为了解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华介绍,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很短时间内灭绝。在该时期,特提斯周缘强烈的酸性火山活动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通过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全球变暖,使得野火事件显著增加。“野火事件产生的多环芳烃有很强的化学惰性,能够在地层中长期稳定地保存,因此成为恢复古代野火事件最常用的一类指标。”
      为深入了解二叠纪末期的野火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崩溃和植被演替过程的影响,科研团队开展了详细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分析工作。研究发现,在陆地二叠纪末大灭绝发生期间,多环芳烃含量显著增高,有机碳同位素出现负异常,揭示在该时期高温且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下,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在这些多环芳烃化合物中,部分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源于生物降解,其异常富集程度还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自陆地植物的高温野火燃烧,燃烧的燃料由该时期的热带雨林植被系统提供。
      此外,一些多环芳烃参数指标还表明,在经历陆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陆地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影响,分布于古特提斯洋东岸地区高度多样化的热带雨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本石松类植物所代表的“草地”植被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大羽羊齿植物群在二叠纪末期存在“快速”灭绝事件。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完)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