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 【光明日报】二叠纪末陆地生态缘何崩溃?
    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严重破坏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是5亿多年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地质时期陆地生态系统是如何逐步崩溃的?此次大灭绝事件还有哪些可能的诱因?
      本报南京5月23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姬尊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严重破坏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是5亿多年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该地质时期陆地生态系统是如何逐步崩溃的?此次大灭绝事件还有哪些可能的诱因?
      近期,爱彩彩票晚古生代研究团队研究员张华等与南京大学及云南大学的合作者,通过高精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证实二叠纪末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为了解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
      野火又称山火、林火,是指发生在荒原、森林等地区的以植被为主要燃料的自然大火,是陆地和大气物质能量交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判断遥远的二叠纪末曾发生过野火?野火事件产生的多环芳烃有很强的化学惰性及生物惰性,能够在地层中长期稳定保存,因此成为恢复古代野火历史最常用的一类指标。然而全球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期关于多环芳烃的研究多基于海相记录,对陆相材料的研究程度相对不足。因此,利用陆相记录深入研究该时期野火事件对了解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期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和植被的演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科研团队利用我国华南海陆过渡相的冷清沟剖面钻探岩心,开展了高精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研究发现,在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时期,多环芳烃含量均显示较为一致的显著富集,并与有机碳同位素负异常呈耦合关系,揭示在该时期高温且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下,存在大规模高温野火燃烧事件。在这些多环芳烃化合物中,低分子质量的二苯并呋喃等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陆地植物多糖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这些化合物在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期的异常富集以及与燃烧源多环芳烃之间的协同变化,表明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陆地植物的高温野火燃烧,该时期的热带雨林植被系统为大规模野火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2021年,爱彩彩票晚古生代团队与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的合作者曾深入探索该时期野火事件对植被的演替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崩溃的影响,发现在晚二叠世全球干旱的趋势下,高强度频发的野火事件直接加重了陆地生态系统的负担,导致植被系统逐渐衰退或结构改变。而后某一突发性灾难使得气候在短时间内急剧干旱,最终导致野火强度陡然增加,彻底击垮了原有的植被系统,使得陆地生态系统彻底崩溃。之后野火活动便因失去燃料进入了贫乏期。
      近年来,北半球频繁发生夏季野火事件,对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野火事件对陆地植被的影响是很直接的,会大面积摧毁森林植被,影响其他生物的栖息地,进而破坏区域生态系统。因此我们更应该增强对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森林区域野火事件的预防意识。”张华说。
    2023-05-24
  • 【网易新闻】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亿年回眸”地古联合主题科普活动圆满成功
    2023年5月21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以“亿年回眸”地古联合为主题,举办了全国科技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此次采取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双馆合作”的新形式,并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下吸引了近150名现场观众,线上于玄武发布、博物馆B站和江苏有线三个平台同步直播,获得了81万点击量的好成绩。
      2023年5月21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以“亿年回眸”地古联合为主题,举办了全国科技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此次采取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双馆合作”的新形式,并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下吸引了近150名现场观众,线上于玄武发布、博物馆B站和江苏有线三个平台同步直播,获得了81万点击量的好成绩。
      活动海报和在线人数
      开幕式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郭震宇主持。爱彩彩票党委副书记张建成发表开场词,他强调了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在科研和科普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期待通过更多的科普活动,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张建成副书记致辞
      江苏省地质学会秘书长、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监事长詹庚申随后表达了对于此次活动的期待和对于科普工作的热情。他强调了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科普工作中的结合是天然的、也是必然的,同时还给在场的观众们介绍了南京地质的研究历史和变革。
      詹庚申秘书长致辞
      南京地质博物馆副馆长陈彦瑾最后致辞,她对本次馆馆合作有着非常大的期待,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陈彦瑾副馆长致辞
      郭震宇副馆长主持
      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古生物主题科普讲座第26期达尔文大讲堂和地质主题科普游“亿年回眸”。其中,达尔文大讲堂由爱彩彩票的博士后李光金主讲,他详细介绍了霍氏串珠(Horodyskia)的相关研究成果,这是一种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他的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
      李光金博士主讲达尔文大讲堂
      下午的地质游活动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内继续进行,地质博物馆的隆玲带25名报名的观众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给大家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地质宏图。
      南京地质博物馆进行的地质科普游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魅力,也为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提升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两馆共同举办科普活动的形式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广大公众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
      本次活动合影
      博物馆宣传大屏
    2023-05-22
  • 【澎湃新闻】距今4.5亿年的远古海洋“萌系霸主”,长啥样?
    记者从爱彩彩票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英国古生物学者合作,在我国浙江省安吉县发现一种约4.5亿年前的远古节肢动物——安吉古鲎(hòu)。安吉古鲎长着圆滚滚的脑袋,外形非常可爱。不过,它其实是当时海洋中的一种凶猛肉食动物,堪称远古海洋中的“萌系霸主”。
      记者从爱彩彩票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英国古生物学者合作,在我国浙江省安吉县发现一种约4.5亿年前的远古节肢动物——安吉古鲎(hòu)。安吉古鲎长着圆滚滚的脑袋,外形非常可爱。不过,它其实是当时海洋中的一种凶猛肉食动物,堪称远古海洋中的“萌系霸主”。
      安吉古鲎复原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杨定华 绘)
      研究主要参与者、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王晗介绍,安吉古鲎属于远古重要节肢动物板足鲎中的一种。板足鲎类动物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以生活在海水中更为常见。以往发现的板足鲎,形态有些类似现在的蝎子,故亦被俗称为海蝎。
      此次新发现的安吉古鲎,形态比以往发现的多种板足鲎类动物更加圆润可爱。从化石上看,完整的安吉古鲎身体长度约15厘米。它们头部轮廓圆滑,躯干前粗后细,分为多节,整体形态类似一根圆润的棒槌。只有尾部拖着的尖刺状尾巴和前端伸出的多对钳子提醒着观察者,它们曾是远古海洋中的凶猛肉食动物。
      安吉古鲎化石照片(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安吉古鲎生活在约4.5亿年前,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板足鲎类动物。在它周围,我们还发现了生活在深海中的海绵等生物的化石。这些发现对了解、还原当时的深海环境,以及研究早期节肢动物的演化,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元动说。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古生物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
      来源 | 新华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距今4.5亿年的远古海洋“萌系霸主”,长啥样?》
    2023-05-22
  • 【光明网】4.5亿年前的远古海洋萌系霸主
    研究人员在我国浙江省安吉县发现一种约4.5亿年前的远古节肢动物——安吉古鲎(hòu)。安吉古鲎长着圆滚滚的脑袋,外形非常可爱。不过,它其实是当时海洋中的一种凶猛肉食动物,堪称远古海洋中的“萌系霸主”。
      研究人员在我国浙江省安吉县发现一种约4.5亿年前的远古节肢动物——安吉古鲎(hòu)。安吉古鲎长着圆滚滚的脑袋,外形非常可爱。不过,它其实是当时海洋中的一种凶猛肉食动物,堪称远古海洋中的“萌系霸主”。
      研究主要参与者、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王晗介绍,安吉古鲎属于远古重要节肢动物板足鲎中的一种。板足鲎类动物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以生活在海水中更为常见。以往发现的板足鲎,形态有些类似现在的蝎子,故亦被俗称为海蝎。
      此次新发现的安吉古鲎,形态比以往发现的多种板足鲎类动物更加圆润可爱。从化石上看,完整的安吉古鲎身体长度约15厘米。它们头部轮廓圆滑,躯干前粗后细,分为多节,整体形态类似一根圆润的棒槌。只有尾部拖着的尖刺状尾巴和前端伸出的多对钳子提醒着观察者,它们曾是远古海洋中的凶猛肉食动物。(新华社)
      来源:新闻晨报
       
      
    2023-05-22
  • 【北京日报】浙江发现4.5亿年前的海洋“萌系霸主”,长这样
    近日,在湖州市安吉县发现了一种约4.5亿年前的远古节肢动物——安吉古鲎,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板足鲎类动物。
      近日,在湖州市安吉县发现了一种约4.5亿年前的远古节肢动物——安吉古鲎,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板足鲎类动物。
      安吉古鲎长着圆滚滚的脑袋,外形非常可爱。不过,它其实是当时海洋中的一种凶猛肉食动物,堪称远古海洋中的“萌系霸主”。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古生物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
      安吉古鲎化石照片(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4.5亿年前的海洋“萌系霸主”长啥样?研究人员复原了它的模样。
       
      安吉古鲎复原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杨定华 绘)
      安吉古鲎属于远古重要节肢动物,板足鲎中的一种。板足鲎类动物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
      以往发现的板足鲎形态,类似现在的蝎子,所以又被称为海蝎。
      新发现的安吉古鲎形态更加圆润可爱,从化石上看,完整的安吉古鲎身体长度约15厘米,它们头部轮廓圆滑,躯干前粗后细,分为多节。
       
      整体形态类似一根圆润的棒槌,只有尾部拖着的尖刺状尾巴和前端伸出的多对钳子昭示着它们曾是远古海洋中的凶猛肉食动物。
       
      从它体内提取的鲎试剂,可广泛用于制药、临床以及科研等领域,一些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也需要鲎试剂检测。
       
      目前世界上仅存4种鲎,即美洲鲎和亚洲地区的中国鲎、南方鲎、圆尾鲎。
      2021年2月,中国鲎和圆尾鲎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23-05-22
  • 【桂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百余地质古生物专家齐聚桂林 推动地学旅游与科普发展
    5月10日至14日,第六届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研讨会暨地学旅游(桂林·象山)论坛和第三届全国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专业培训班在我市象山区召开。
    2023-05-22
  • 【中新网】中外合作研究发现:4.62亿年前威尔士化石保存多种海洋生物
    中新网北京5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中外研究人员合作在威尔士一处采石场发现一组保存极为良好的中奥陶世海洋动物群,其化石年代可追溯至约4.62亿年前。
      两位论文作者在查看Catsle Bank采石场发现的化石样本(图片来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中外研究人员合作在威尔士一处采石场发现一组保存极为良好的中奥陶世海洋动物群,其化石年代可追溯至约4.62亿年前。
      一个具有长抓握附肢的微小双壳类节肢动物新种(图片来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Castle Bank动物群艺术复原图(Yang Dinghua绘制)。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一个类似于寒武纪大附肢纲节肢动物Yohoia的新物种(图片来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一种奇怪的管栖动物,具有两个长触角和一个精致的软组织叶(图片来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伯吉斯页岩型沉积(以加拿大一处最初发现此类化石的地点命名)能保存软组织,如内部器官,对于科学家理解动物演化十分重要。这类沉积物通常限制在寒武纪(5.41亿-4.85亿年前),但比较少有早奥陶世(4.85亿-4.7亿年前)的化石样本。较晚的奥陶纪动物群没有和较早期样本直接比对,这限制了研究者追踪后续生态发展的能力。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约瑟夫·博廷(Joseph Botting)与中国、瑞典等科学家通过合作研究,报告了来自威尔士Castle Bank采石场一个新的伯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化石年代可追溯至约4.62亿年前的中奥陶世。Castle Bank动物群代表了一群多样、微小(体长1-5毫米)的海洋生物,许多都保存了软组织包括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如眼、视神经和脑)。在这些动物中,有蠕虫、海星、海绵、甲壳类动物和已灭绝的、类似于寒武纪欧巴宾海蝎科和大附肢纲的节肢动物,在该化石动物群中出现,表明其存续至奥陶世。
      论文作者指出,对Castle Bank动物群的研究中包含的国际性工作,得到一个购买显微镜设备的众筹项目支持,目前已鉴定出超过170个物种,未来预计能鉴定出更多分类群。他们总结认为,Castle Bank动物群对奥陶纪时期的早期动物演化,以及从寒武纪到更晚近动物群的过渡提供了新的视角。(完)
      
    2023-05-05
  • 【新京报】中外学者在威尔士发现4.6亿年前海底“迷你世界”
    近日,爱彩彩票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示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成果5月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近日,爱彩彩票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揭示了4.62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成果5月1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城堡滩生物中六足类节肢动物。爱彩彩票供图
      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生物演化重要的直接证据,特别是保存有软躯体的生物类群,为了解早期生物的形态和生态群落特征提供了窗口,该类型生物群被称为“特异埋藏化石库”。190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沃尔科特教授在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中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中发现过此类化石生物群,称之为“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此前这类保存完好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通常限于寒武纪,而在年代更新的奥陶纪地层中鲜有发现。
      此次,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学家Joseph P. Botting、副研究员马俊业与研究员张元动等组织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化石库——城堡滩生物群位于英国威尔士中部城堡滩采石场。该地区在奥陶纪时期位于阿瓦隆尼亚大陆板块,处在南半球温带地区。该生物群地层上部主要由笔石泥岩组成,含火山灰纹层和较厚的凝灰岩互层。通过对笔石生物地层的研究,表明城堡滩生物群的时代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距今约4.62亿年。
      据马俊业介绍,目前为止,城堡滩生物群已发现有170多种生物,涵盖海绵动物、刺细胞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星虫类、曳鳃动物、苔藓动物、环节动物、腕足动物等多个动物门类。其中,海绵动物最为丰富,约40种。许多化石保存着软组织,如消化系统和神经组织,包括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等。另外,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为1-5毫米长,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城堡滩生物群群落重建。杨定华 绘制
      通过与已发表的早奥陶世“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如摩洛哥Fezouata生物群和威尔士Afon Gam生物群等对比,研究认为,无论是从总体生物还是软躯体生物方面,城堡滩动物群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城堡滩动物群既包括了寒武纪生物群的典型类群,如捕食型生物似欧巴宾海蝎节肢动物,也含有丰富的古生代滤食性的新生类型,如腕足、笔石以及苔藓虫等。
      城堡滩动物群不仅提供了海洋动物群由寒武纪生物群向古生代生物群演变的新视角,也揭示了海洋生态平衡系统从寒武纪捕食型主导向古生代滤食性动物主导类型转变的新阶段。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2023-05-05
  • 【现代快报】科学家揭秘4.6亿年前海底“迷你世界”,“海绵宝宝”家族兴盛
    近日,爱彩彩票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该生物群已发现有 170 多种生物,其中海绵动物最为丰富,约 40 种。这项研究揭示了 4.62 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相关成果于 2023 年 5 月 1 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子刊《自然 - 生态与进化》。
      鎮ㄤ娇鐢ㄧ殑娴忚鍣ㄤ笉鏀寔鎴栨病鏈夊惎鐢╦avascript, 璇峰惎鐢╦avascript鍚庡啀璁块棶!
      [video:科学家揭秘4.6亿年前海底“迷你世界”,“海绵宝宝”家族兴盛]
      近日,爱彩彩票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该生物群已发现有 170 多种生物,其中海绵动物最为丰富,约 40 种。这项研究揭示了 4.62 亿年前奥陶纪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面貌,相关成果于 2023 年 5 月 1 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子刊《自然 - 生态与进化》。
      △城堡滩生物群群落重建图(杨定华绘制)
      " 特异埋藏化石库 " 保存大量软躯体化石
      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生物演化重要的直接证据,特别是保存有软躯体的生物类群,为了解早期生物的形态和生态群落特征,提供了宝贵的窗口,这类型生物群被称为 " 特异埋藏化石库 "。
      △城堡滩生物群中未知软躯体生物
      此次,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学家 Joseph P. Botting、副研究员马俊业与研究员张元动等组织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的 " 布尔吉斯页岩型 " 特异埋藏化石库——城堡滩生物群,位于英国威尔士中部城堡滩采石场。
      " 布尔吉斯页岩型 "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词,但在古生物学界可是大名鼎鼎。这类化石库是 1909 年发现于加拿西南部的寒武纪中期布尔吉斯页岩中,并因此得名。这类岩层保存下的化石库,不仅可以保存动物骨骼,还能保存下软体形态的组织、器官。对于研究远古软躯体生物的科学家来说, " 布尔吉斯页岩型 " 意味着更高的价值。但保存完好的 " 布尔吉斯页岩型 " 化石库通常限于寒武纪,而在年代更新的奥陶纪地层中鲜有发现。
      正因如此,城堡滩生物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表明,该地区在奥陶纪时期位于阿瓦隆尼亚大陆板块,处在南半球温带地区,城堡滩生物群的时代距今约 4.62 亿年。
      奥陶纪因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增加,在科学界有 "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 " 之称。那个时代的生物,不再囿于近海,而是向更广阔的大洋进军。在近岸浅海、远洋深海、水体表层、海洋底质都被种类丰富的生物占领,从此之后海洋开始真正热闹起来。
      " 迷你世界 " 构成了完整食物链
      截至目前,城堡滩生物群已发现有 170 多种生物,涵盖海绵动物、刺细胞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星虫类、曳鳃动物、苔藓动物、环节动物、腕足动物等多个动物门类。其中,海绵动物最为丰富,约 40 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海绵,属于现代六射海绵的干支类群,已具有了现代海绵的一些原始特征。
      △城堡滩生物群具矿化骨骼生物
      体型 " 迷你 " 是城堡滩生物群的一大特征。该生物群中大多数生物体长为 1-5 毫米,比米粒大不了多少。" 最大的研究难点,就是体型小。" 马俊业介绍,科研人员用上了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扫描。
      这个毫米级的 " 迷你世界 ",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食物链。在食物链的顶端,是一种长相类似寒武纪欧巴宾海蝎的节肢动物,属于捕食型生物。而在食物链的底端,是各种海藻,它们是各种滤食动物的 " 主菜 "。食物链的中部则是海绵动物、腕足动物,笔石等生物。
      △城堡滩生物中六足类节肢动物
      通过对比早奥陶世 " 布尔吉斯页岩型 " 动物群,研究团队认为,无论是从总体生物,还是软躯体生物方面,城堡滩动物群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城堡滩动物群不仅提供了海洋动物群由寒武纪生物群向古生代生物群演变的新视角,也揭示了海洋生态平衡系统从寒武纪捕食型主导向古生代滤食性动物主导类型转变的新阶段。
      是何种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马俊业推测,寒武纪末 - 奥陶纪初期,海洋环境发生了变化,浮游生物大量出现,促生了虑食性动物的繁盛。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节肢动物中现代泛甲壳生物的干支类群,进一步丰富了当时的生物多样性。
      未解之谜:为什么它们都是小个头?
      这次发现的许多化石保存着软组织,消化系统、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等。目前,软组织的材料还在整理中。马俊业表示,若能发现细节保存比较好的大脑组织,对研究大脑演化将有重要帮助。
      在研究中,还有一些未解之谜尚待揭开答案。与以往发现的奥陶纪化石相比,城堡滩生物群明显体型更小,是什么因素促使这里生活着种类丰富的小型生物?
      有假设认为,它们可能尚处于幼年阶段,但从分类上来看,这些生物具有可以详细分类的具体特征,可以初步排除幼年阶段的可能性。
      低氧环境,也是可能造成生物小体型的因素。但城堡滩生物群具备相当丰富的多样性,这说明当时的环境有利于生物生长。因此,马俊业认为,低氧可能不是关键因素,这个神奇的 " 迷你世界 " 中生物体积之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是钟寅
      (受访对象供图 编辑 张宇)
      
    2023-05-04
  • 【中新网】浙江常山:中国首枚“金钉子”发现地成立地质博物馆
    中新网衢州4月18日电(董易鑫 宋婷)18日,中国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开馆。1997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在该县黄泥塘地质剖面确立了中国第一颗“金钉子”,为建立奥陶系达瑞威尔阶“金钉子”奠定了基础。
      中国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开馆。 王建华 摄
      中新网衢州4月18日电(董易鑫 宋婷)18日,中国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开馆。1997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在该县黄泥塘地质剖面确立了中国第一颗“金钉子”,为建立奥陶系达瑞威尔阶“金钉子”奠定了基础。
      在地质学上,“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地层的惟一标准,建立“金钉子”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地质历史的时间对比问题。
      简单来说,“金钉子”就是一把“尺子”,用来“测量”地层年龄,“金钉子”地质剖面的古生物化石则是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刻度”越多、越清晰的地质剖面,越具有代表性。
      常山黄泥塘“金钉子”剖面位于天马街道周塘村;中国常山金钉子地质博物馆位于以地质剖面为主的常山金钉子景区内,实物古生物化石及模型800多件、地质相关书籍800多本;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包括了金钉子景区、以奥陶系石林为主要景观的三衢石林景区,还有以峡谷、瀑布、森林景观为代表的白菊花尖景区。
      “当时来浙江工作的时候,突然在常山发现了中国第一枚‘金钉子’,当时在我们地质行业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大家很惊喜、兴奋。”开馆仪式上,爱彩彩票院士陈旭说,下一步,他计划以常山金钉子博物馆为基础,建立金钉子院士工作站,同时组建地质科学峰会。(完)
       
    2023-04-30